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有何
农事看天!虽说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什么时候会绽放笑脸,什么时候又会阴天降下雨或雪,更多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不同的天气状况,注定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好与坏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无论是好,还是坏,最终也都会对农事年景起到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性作用。明年年景好不好?照农村老话上的说法,今天农历九月十九的天气状况也能作为一种预兆。对此,老祖宗还给我们留下了经验性谚语,“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
说起来,年的霜降节气已经在公历10月23日的昨天交节,而昨天霜降交节时对应的则是农历上的九月十八。这样看来,今天正好就是辛丑年农历上的九月十九。依照神诞上的说法,农历九月十九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可以救人脱离苦难的观世音菩萨的神诞日。当然,这种神话上的传说只是传说而已。只有民间上的说法显得更真实,也更具有实际意义。“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就是现实中涉及农历九月十九和来年年景的谚语老话。
为什么咱们的老祖宗要说“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种说法道理又在哪?在辛丑年农历九月十九业已到来的今天,咱们就来一同简单聊聊这一话题,抽丝剥茧,看看老祖宗所说的“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为啥“九月三九不晴天”就可以预兆“来年必定是荒年”?
谚语老话“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中的“三九”不难想象,“三九”指的就是九月初九、九月十九、九月二十九哪三天。“九”在《易经》中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之所以被称为“重阳”,正是因为农历月份上的“九”和日子上的“九”碰到了一起,呈现了“九九”相逢的缘故。“九”是阳数中的极致,九九重阳,九月十九就相当于“重阳”之后,又加上了极致的“阳”,九月二十九也就等于“重阳”后加“阳”,再加“阳”。从简单也浮于表面的道理上看,本来九月初九、九月十九、九月二十九都该是呈现“阳极”的日子,要是反过来“不晴天”,也就是“阴盛”。本该“阳极”时“阴盛”,怎么说也是一种不太好的意味。
从农业收成与天气阴晴的因果上解析民间谚语老话“九月三九不晴天,来年必定是荒年”,我们不妨从两句与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有关的其他谚语说开去。一句是“重阳阴,一冬温”,另一句是“重阳阴,一冬闷”。“温”字用在天气上的释义,应该是“暖和,不冷不热”。“重阳阴,一冬温”,不用说就是“该冷也不冷”。而民间谚语上向来有经验性说法是,“该冷不冷,不成年景”。道理就是,该冷的冬天不冷,病菌和害虫都容易滋生,一致后续发生危害,影响来年收成。还有就是,某些需要在冬季低温下才能进行某种分化发育的农作物,倘若没有冬天里合适的“冷”保证,也是没有办法很好地正常完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过程的。“闷”字用在天气上的释义,无疑就该是“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感觉”。气象科学告诉我们,北半球的低气压中心附近,风是向中心吹进,为左旋的漩涡,并且吹进去的空气会旋即上升,形成上升的气流,通常是天气不好。如此看来,“重阳阴,一冬闷”,表明重阳要是阴天,预兆整个冬天的天气都会不好。试想,如果冬季长时间天气不好,能让越冬作物发育好,长成壮苗,保证来年有个好收成吗?
想想一个“重阳”的九月初九阴,就已经预兆了“一冬温”或“一冬闷”了,真要是“九月三九不晴天”的话,就不能说接下来整个冬天的异常天气会更让人担心。今年9月以来,我国南北两地的天气都多有异常。近日,美国方面已官宣拉尼娜确定。10月22日,我国国家气候中心也有最新消息说,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这也就意味着年将会是一个“双拉尼娜年”,国内气象专家已就此表示,在拉尼娜影响下,接下来的极端天气可能会更多,更极端。
不用说,极端天气也绝对属于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不过现代农业,种田的农民是可以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尽量趋利避害的。因此,对明年的年景我们也无需过于担心。《地母经》的一诗一卜中预测认为壬寅的明年是,“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禾黍多成实,耕夫不用忧”。当然,我们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冬天和来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就像《地母经》预测的一样,带给农民一个期待中的明年好年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vbc.com/fyycby/16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爸爸妈妈必读的一封信218岁孩子不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