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孩子先天有问题,基因检查怎么查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疾病,可能需要完善基因染色体等检查来排除先天性异常。由于价格比较昂贵,类目比较多,比如: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基因全外显子分析、线粒体基因分析、单基因测序分析等。由于这些检测价格较高,不会是每个病人需要做全套的检查,需要个体化选择。

那今天我就来分别聊聊这些检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染色体是46条,23对,其中决定男女性别的一对染色体我们称之为‘性染色体’,其它22对称之为‘常染色体”。

核型分析主要研究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一般用来监测染色体数目与大结构异常。常见的唐氏筛查,孕期的无创13、18、21三体等,就是检查的这个。

染色体微阵列

全称是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可以检查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等,相对于核型分析分辨率更高。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初步筛查,如果结果正常,但是还是高度怀疑染色体问题,需要加做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测序技术主要是用来检测单基因突变、缺失等基因异常。如果把遗传物质比作积木,那么染色体检查就是看积木整体的构架有没有排列错,有没有缺失,基因就是检查每块积木有没有缺陷,因为基因检查是把每一块积木(每个基因)都拆下来看,所以对于积木整体(染色体)排列错误和缺失是发现不了的,所以,基因检查正常不能排除染色体异常!!!!

基因测序技术近些年发展的较快,医院已经逐渐普及,但是由于是一项新的技术,还没有纳入医保,价格也相对比较高。所以要根据个体表现来选择。

线粒体基因测序

大家通常听到全外显子测序,以为就可以把基因的问题全部找到,其实并不是。其中全外显子测序只占基因测序的一部分,有一部分在线粒体中的基因是不能通过外显子测序找到的。

线粒体基因的改变也会导致相应的疾病,所以当怀疑线粒体基因的问题时,在查了全外显子测序的同时也要查线粒体基因。

这些测序技术通常应该怎么选择呢?

这个问题是医生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了,这四种常见的测序通常该怎么选择呢?

一般来讲,如果出现多个器官组织异常(智力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问题和多发畸形等)一般考虑染色体的问题,初步检查可以做染色体核型分析,进一步可以做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单纯的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异常或畸形(单纯骨骼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多指等),考虑基因的问题可能性更大,建议做全外显子测序。

如果是涉及大脑、肌肉、心脏等需要大量线粒体的脏器功能异常(如:癫痫、心肌病、自闭症、阿紫海默症等),就需要加做染色体基因的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vbc.com/fyycby/1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