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用药知识,你要了解丨科学
感动、震撼千万人的公益片
妈妈说,我一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
妈妈说,三年前我发高烧,用药不当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我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这段央视播出的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让无数网友泪崩。公益片通过5岁女童用手语讲述的无声故事,曝光了我国每年约3万儿童因不当用药致聋的严峻事实,呼吁社会 由于伦理原因,许多药物的安全性很难在儿童身上展开研究。“儿童用儿童药”目前施行比较困难,但多数医生都会选择避开使用对儿童毒副可能性较大的药物。
我国有.亿儿童,却只有60余种儿童专用药。给孩子治病不是简单把成人药减量、“掰药片”那么简单。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下这些儿童用药误区,家长们要引起重视。
采访专家:
刘治军
医院主任药师、资深临床药师
刘莹
医院主管药师
刘芳
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我国儿童药不合理比率偏高秋天已至,季节的变换经常引起年幼的孩子感冒发烧。“生病——吃药”似乎是老生常谈,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儿童该吃什么样的药、如何吃?很多人恐怕并不清楚。一旦用药不当,有些儿童可能就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央视的公益广告指出:由于用药不当,每年我国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造成肝肾、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难以计数。
根据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据,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中,14岁以下儿童占了10.6%,而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一项旨在了解儿童用药习惯及潜在风险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则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3%、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9%,其中新生儿更高达4.4%。
滥用、错用“耳毒性药物”,也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全世界有许多儿童药物的使用为“标签外使用”。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药物对儿童的作用尚无定论,并且没有获得许可对儿童使用。由于许多药物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因此,药物的研究也是在成年人中进行,这使得获知适合儿童的剂量、剂型十分困难;在药物对儿童的有效性、安全性上,许多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没有足够的信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正因为“儿童没有儿童药”,多数家长甚至个别基层医生只好凭借经验给孩子吃药,治好了功德无量,治不好毁人终生。
儿童不能通过单纯减量来用药很多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生病时,都认为从未遵循过什么用药原则,一直都是大人的药掰成一半吃,凭着感觉和“经验”随意给孩子用药的现象屡见不鲜。最后许多人不仅治好了病、也并未出现什么后遗症,因此认为这样做没什么不妥。
儿童发育不成熟,让儿童用药确实很“尴尬”。儿童的机能水平与成人不一样,身体的激素分泌水平、代谢功能都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一些药物的成人剂型是儿童不能接受的,这些药物对儿童肝脏、肾脏的损伤很可怕。正因为如此,儿童生病时需要服用专门的儿童用药,但“儿童没有儿童药”的现状,让儿童医生也十分为难。
此外,成年人与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不一样的。央视公益广告中用药不当致聋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耳毒性药物会缓慢损害听力。成人的耳朵在早期中毒时会出现耳鸣等症状,立即停药后即可纠正中毒症状。但婴幼儿缺乏表达痛苦的能力。
首都医科医院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刘芳告诉记者:儿童在耳毒性药物的应用上要十分慎重,临床上多见的耳聋孩子,往往和他们的基因有关——就像有人对青霉素过敏一样,一些儿童对耳毒性药物很敏感,用药后会造成重度耳聋,影响今后的人生。
哪些惹不起的药物应该尽量躲?早在年,卫生部就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孕妇及6岁以下的婴幼儿严禁使用耳毒性抗生素。然而,我国尚未有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因此这类药物被在非耳鼻喉科专科医生或者小门诊中被滥用的情况很普遍。
常见耳毒性药物种类如下。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除了耳毒性的药物,还有哪些儿童禁用药是我们应该严加防范的呢?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佛沙星、环丙沙星、氧佛沙星等,也是成人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它们的不良反应虽然较少,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实验曾发现,这类药物偶发性地导致幼年犬的软骨发育异常。医学界为了防患于未然,一直沿用“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的规则,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服用氧佛沙星(常见的利复星)等药品。
激素类药物幼儿也需要谨慎服用。例如,大剂量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幼儿的发育。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曾经因为广告效应风靡中国的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该药已被发现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脏毒性。肝功能脆弱的儿童,必须禁用尼美舒利。
▲早在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明确禁止尼美舒利用于1岁以下儿童
其实,家长不仅要对上述药品严防死守,就连感冒药也要遵循“3岁以下儿童不能服用,6岁以下儿童谨慎使用”的原则。医院主任药师刘治军认为,这些禁用药物也不能说完全不能使用——因为药物治疗是一个风险和受益的权衡过程,如病情已危及生命,还是要听从医生建议。
(本文:记者/刘汝佳,图文编辑/丁林;图片来源于网络,新媒体编辑/何琳。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邮箱kexuejia_zj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kmvbc.com/fyycyw/1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健康护理常识妈妈必须知道的13种
- 下一篇文章: 孩子感冒喉咙痛别乱吃药nbsp小心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