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房异常病变剖析结节小叶增生,纤



女性乳房是第二性征和重要的哺乳器官,一般在18岁左右发育成熟。常见的病变是:乳房结节、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

以下给予分析:

乳房结节与小叶增生

一、乳房结节与小叶增生: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常见育龄女性,绝经后自行缓解。四种类型:1、乳痛症(青春期经前,经期疼痛,无肿块,经后消失)。2、小叶增生(20-35岁,经前疼痛,伴多发小结节,经后缓解)。3、乳头状瘤(单发肿块,边界清,活动大,无疼痛,粘连)。必要时手术切除。4、硬化性乳腺病(30岁以后,多个小结节,成片,质韧,边界不清,常为双侧,轻压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目前,乳腺结节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低龄化。

其发病原因是乳房小叶和导管的退行性变和结缔组织增生,通常由性激素不平衡所致。本病较少恶变。

相关事项注意:

1..密切观察、定期随诊,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

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尤其是豆浆。

4.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如避孕药)。

5.不长期过量饮酒。

6、可以采用中医药调理。

乳腺纤维瘤

二、乳腺纤维瘤

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有三种分类: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若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上述只是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不同,故统称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呈圆形或卵圆形,临床多见1~3cm,生长缓慢,妊娠或哺乳期时可急骤增长。极少数青春期发生的纤维腺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8~10cm,称为巨大纤维腺瘤,仍属良性肿瘤。纤维腺瘤恶变成纤维肉瘤或乳腺癌者极少见,其比率不到1%。

常见原因:

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过高,调节失衡,加之患者对雌激素反应敏感,在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下,引起乳腺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结构紊乱,形成肿瘤。由于乳腺纤维腺瘤与性激素分泌旺盛有关,故此多发生在青年女性,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妇女少见。

临床表现:

主要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很少伴有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肿块往往是无意中、洗澡时,或体检中被发现。单发肿块居多,亦可多发,也可两侧乳房同时或先后触及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常为1~3cm,亦有更小或更大者,偶可见巨大者。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无压痛,活动度较大,与皮肤无粘连。

彩超能显示乳房各层次结构及肿块形态、大小及回声状况。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多为圆形、卵圆形均匀低回声肿物,多可见光滑清晰的包膜回声,肿块后方回声正常或轻微增强,可见侧方声影,肿块内可见伴声影的粗大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多无血流信号或见少量血流信号。

相关事项注意:

1.密切观察、定期随诊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极少恶变。发展缓慢,没有症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密切观察定期随诊。

2.外科手术切除

(1)观察过程中,医院检查,发现纤维腺瘤有增大倾向,或彩超原显示肿块内无血流信号现可见大量血流信号,应手术切除。

(2)乳腺纤维瘤患者,准备怀孕之前,应进行纤维腺瘤切除术。原因:a.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哺乳期,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导致肿瘤体积迅速增大。b.妊娠期乳腺不宜进行手术及有创性检查,哺乳期亦不适合手术。

(3)青少年巨大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因肿瘤生长快,体积大,对正常乳腺组织产生挤压,应考虑手术切除,手术不会对以后的妊娠、哺乳产生不良影响。

(4)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3.乳腺微创手术

选择乳腺纤维腺瘤诊断明确者。利用真空辅助旋切设备,在乳腺超声引导下,一次进针多次切割将肿瘤切除。切口仅0.3cm,恢复快,美学效果好。纤维腺瘤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但可再发。

4、中医药调理

5、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尤其是豆浆。

乳腺癌

三、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由于乳腺癌细胞容易脱落,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乳腺癌是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目前可喜的是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

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

高危因素:

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

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

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

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

经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

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

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

绝经后肥胖;

长期过量饮酒;

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从全球分析,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则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

5.腋窝淋巴结肿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就诊流程:

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乳腺;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钼靶照相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此年龄段妇女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损伤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乳腺X线片容易发现异常征象。

最后确诊还将依据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进行活检,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马上采取治疗。若患者有乳头溢液,还可开展一些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如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涂片等。

病理学确诊是乳腺癌诊断金标准。

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六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如避孕药)。

6.不长期过量饮酒。

总之,乳房疾病与内分泌关系密切,自身行为调节和饮食控制、生活方式健康很重要,及时定期自查和检查有必要。绝大多数人的预后是良好的。

可长按上图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白癜风产生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vbc.com/fyyczl/6107.html